人间剑道修行者众,然能窥其堂奥者百中无一。剑道境界自古有九重分野,每突破一境便如登天梯,所见所感皆焕然新生。
第一境「砺锋」乃入门根基,剑者需与凡铁朝夕相处,磨剑亦磨心。此境讲究剑招精准,每日挥剑三千次是为常课,直至剑刃成为肢体延伸。江湖中九成剑客终生困于此境。
破开砺锋桎梏便入「鸣泉」之境,剑锋过处隐有清泉叮咚之声。此时剑招始具灵韵,剑势如溪流蜿蜒,十步之内可取落叶而不伤其脉。北魏时期独孤氏曾在此境创出「听雨剑法」,至今仍为入门经典。
待剑鸣化龙吟,则达第三境「惊鸿」。剑光乍现如白驹过隙,寻常武夫只见残影。昔年越女阿青观白猿戏竹三年,终悟得此境真谛,一根竹枝可敌百名甲士。此境需将剑意融入呼吸吐纳,剑未动而气先至。
第四境「分雪」堪称剑道首道天堑。剑锋过处,飘雪自然中分为二,不沾片缕。此境剑客已能感知天地气机,出剑时借风势、顺雨意。大唐公孙大娘曾在此境舞剑器,引得张旭悟出狂草笔法。
「裁云」为第五境,剑光可上冲霄汉。传说宋时剑仙陈抟于华山绝壁刻剑痕,云气流过自然分流。此境剑招已不拘泥形制,飞花摘叶皆可伤人,更讲究剑势与天地共鸣。
至第六境「截江」,剑意磅礴如大江东去。明教光明左使杨逍青年时曾一剑截断钱塘潮头,正是此境威能。此时剑者需参悟「势」之真谛,剑出如岳峙渊渟,寻常兵刃未触即折。
第七境「碎月」已近传说。古籍载唐代裴旻舞剑,剑光泼洒竟使水中月影支离破碎。此境剑招暗合周天星斗运行,剑路轨迹蕴含阴阳至理。达此境者往往隐居山林,寻常江湖难觅其踪。
第八境「无相」返璞归真,手中无剑而万物为剑。达摩面壁九载,以苇叶代剑划开嵩山云雾;张三丰百岁创太极剑,持木剑可破天下利器。此境剑意圆融无碍,剑招存乎一心。
至臻第九境「通神」者,千年不过二三子。剑即天道,出剑便是代天刑罚。庄子说剑篇中「十步一人,千里不留行」正是此境写照。然此境玄之又玄,古籍所载亦多语焉不详,唯留剑冢青峰见证着人间至高的剑道传说。